
排气阀被忽视险酿大祸
发布人:双能阀门 更新日期:2013-7-26 下午 02:47:12 文章地址:http://www.xg-v.cn/
在福岛第一核电站,继1号机组堆芯熔毁后,3号机组也出现堆芯熔毁风险,现正打开3号机排气阀减压。此排气阀,当初在核电站建设时,认为“日本不会发生堆芯熔毁“,并未装配,之后迫于国际压力才装上。现在此阀门却成为避免最坏事态的“救生索”。这反映出,当初对事故的预测有多么的草率。此阀门将格纳容器(容纳原子炉周边主要机器的密闭性、耐压性高的建筑物)内的气体通过辐射过滤器释放到外部。
最后关头靠人力打开阀门
1号机于12日进行放气操作。由于无电源,通过职员的手、小型压缩机将阀门打开。通过释放压力容器内的气体,将格纳容器内已上升到8个气压的压力大大降低。格纳容器设计的最大耐压为4个气压,8个气压已是相当危险。专家预测,如果没有阀门,由于格纳容器爆炸造成大惨剧的可能性相当高。3号机也于13日开始打开阀门。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基核电站于1970年代开始运行、4基核电站于1980年代开始运行。在建设时都未装配阀门。当时考虑的是不会发生堆芯熔毁之类的残酷事故。但1979年三里岛核电站发生堆芯熔毁,差一点引起爆炸。1986年,在切尔诺贝利,发生核电站炉芯爆炸。因此,法国、瑞典、德国、美国为了防止堆芯熔毁,开始在格纳容器上装配阀门。日本却认为“不会发生如此残酷的事故,不需要采取对策”。但1992年,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提出“需要讨论”,之后电力界也改变方针为“虽然发生概率极低,但仍需提高安全性”。
释放氢气无异于“饮鸩止渴”
东京电力等所拥有的沸腾水型炉(BWR)于1990年代中期开始设置阀门。气体从格纳容器的下部通过过滤器释放到外部。
另一方面,关西电力等的加圧水型炉(PWR)的格纳容器很大,有空余,所以未设置阀门,只采取强化格纳容器内的冷却装置等措施。只是,打开阀门,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是“不得以采取”的措施,是放弃格纳容器的防护功能,将压力容器作为最后防线的背水一战的“最终手段”。
相关阅读